近期,成都天府綠道“破三挑戰(zhàn)”(平均時速超30km/h)和“綠道美景我來護”主題活動,讓文明騎行成為城市焦點話題。作為城市的生態(tài)名片,綠道串聯(lián)著湖泊、綠洲等美景,既是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,也是城市文明的“試金石”。當部分騎行者追求速度激情時,卻忽視了綠道限速15km/h的要求,給步行者帶來安全隱患,更直接影響城市文明的建設(shè)與公共空間的安全舒適。
減速禮讓守底線,文明騎行筑安全基石。綠道的設(shè)計初心是“漫步賞景,悠然騎行”,而非競速賽道?!冻啥际协h(huán)城生態(tài)區(qū)綠道騎行管理辦法》明確人流密集路段時速不得超過15km/h,這一規(guī)定既是對生命安全的敬畏,也是文明城市的基本準則。當騎行者主動減速避讓行人,在彎道、橋梁提前預(yù)判,不僅能避免碰撞風險,更能讓綠道成為市民安全健身的公共空間。文明城市的安全底色,正是由這一次次“禮讓三先”的自覺行動繪就,讓每個使用者都能在安心愜意中感受城市溫度。
依規(guī)騎行護生態(tài),文明實踐繪城市底色。綠道之美,在于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。然而,不文明騎行留下的草地車痕、隨意丟棄的騎行垃圾,都在侵蝕著這份生態(tài)之美。文明騎行者懂得“騎行有度,護景有責”,既不碾壓植被、不驚擾生靈,也規(guī)范停放車輛、帶走隨身雜物。成都溫江北林綠道、鹿溪智谷環(huán)線等網(wǎng)紅線路的持久魅力,正是源于市民對生態(tài)規(guī)則的共同遵守。文明城市的生態(tài)底色,需要每一位騎行者的呵護,才能讓綠道始終保持“風吹花浪、香漫綠道”的浪漫景致。
自覺踐行傳新風,文明風尚塑城市本色。騎行行為的文明程度,直接反映城市的精神風貌。從拒絕“破三挑戰(zhàn)”、不傳播超速攻略,到主動勸阻危險騎行行為,市民的每一次自覺踐行,都是在傳遞文明新風?!膀T出文明風范,停出城市美感”,當1330公里綠道上的騎行者都能守規(guī)有禮,當“控速護平安”成為共識,這份文明風尚便會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。文明城市的精神本色,正是由這些微觀的文明行為凝聚而成,彰顯著公園城市的人文厚度。
“不學(xué)禮,無以立;人無德,不立國。”文明是城市最動人的名片,而騎行者的每一次轉(zhuǎn)動車輪,都是在書寫城市文明的篇章。天府綠道的美景需要共同守護,文明城市的建設(shè)需要全民參與。以文明騎行解鎖綠道新體驗,讓車輪碾過的不僅是風景,更是文明的軌跡,讓公園城市因每一位騎行者的文明之舉,綻放更持久的光彩?。ǔ扇A區(qū)評論員:程華)


